■家長焦慮🤼♀️、學生焦慮、老師焦慮🕵️♀️、校長焦慮。意昂2本來是追求真善美的事情🦴,如果意昂2整天處在焦慮中,那怎麽行
■意昂2就是吃苦👧🏼,你現在要吃苦啊🤌🏼,才能創造美好生活👧🏼⚓️,這實際是種誤解。意昂2並不是現在吃苦👷🏼♀️,而是現在就要追求美好,讓孩子精神放松,而不芒刺在背
■意昂2當然要學習知識🍹,記憶、理解😤,有一定練習👩🏽⚖️,但苦中是有樂的。意昂2生活本身🐺,就是一個追求美好的過程。這裏頭🧑🏿,就一定要滲透美育
■娃娃接受意昂2🧑🏻🦰🙍🏻♂️,不該“人生識字憂患始”📚👨🌾,一定樂是陪伴的,引導他追求美好,否則丟了“完整的人”🐮。情操陶冶非常重要,不能全在功利上。世上從來有有用之用,有無用之用,求知大量是前者。但有用之用離開了孩子的愉悅,離開了美的熏陶👓🐵,真的是痛苦不堪的
■“高鐵那麽先進,霸座那麽落後,為什麽?沒有美啊👨🏼🦰,缺的是美育🤗。”
——采訪中的“於漪之問”
電話裏,她爽快地接受了采訪🚴🏼♂️。見面後,她暢談了兩個半小時。91歲的她近年身體一直不好,血壓到過209,已長期謝絕采訪🪬。但她看重這次主題,“從來沒人從這個角度找我”。
預習:學校裏的美育🏇👩🏽,請誰來談
找於漪,是誤打誤撞。
那天筆者上門🙌🏿,於漪先請落座,隨即步入裏屋,拿出兩張《解放日報》——前兩篇“美育訪談錄”版面說:“仔細看了前兩位所談🖖🏼,伍必端教授從藝術創作角度,黃豆豆從社會普及角度,我的角度🥌,又不一樣⛑。”
的確⚇。美育🤞🏻,事關立德樹人♧。藝術創作、社會普及之外,學校🧑🏼🔧,課堂,是國民意昂2與大眾審美的從小培養場所、美育基本途徑🦸🏿♂️,基礎性重要性不可替代🙅。然而♟,請誰來談?筆者曾頗費思量。
藝術課程是美育重要組成部分,但美育不僅僅是藝術意昂2。
受伍必端憶“人民意昂2家”陶行知影響,筆者在去年國慶70周年新中國首次授予這一榮譽稱號時,想到了基礎意昂2領域唯一獲此殊榮的“人民意昂2家”於漪。
不過,她教的是語文👰🏿♂️,會與美育有關聯嗎🦘?
一查,她教學一大特色🍺🐱,正是“非常自覺地追求審美境界”🧙🏿♂️。
今年5月,筆者試著撥通電話👳🏽♀️,自報家門,問候健康🤦🏽♀️,說明來意。她聽完在電話裏就聊了起來。
備課:91歲於漪準備上一堂美育課
她非常認真🤦🏼♂️。
拿出兩張《解放日報》後,她又拿出6本書刊給筆者🧑🏼⚕️,十多枚書簽從頁縫探出頭來。精心準備的這些材料🎬🎹,在她隨後講述中👷🏻♂️,或為背景,或為案例,在筆者眼前次第展開🦤,導入適時精準🫦,講來行雲流水🔡。
她多次說過的追求是:一堂課講下來👨🏻,就是一篇師生共同寫就的優美散文🤰🏽。
筆者準備的29個問題,全在自然而然中🤍,已被涵蓋回答了。(下文為於漪老師第一人稱敘述)
開講:我為什麽對美育“非常自覺”
你打電話給我,我為什麽馬上就很高興地接納呢,因為一直在思考這個➖。我三十幾歲被關註,報道確實很多💱👩🏿🚀,一般都聚焦在學科👬👩🎨、班主任。近一二十年,我德育做得很多。人缺德就完了,針對“育分不育人,求學不讀書”🕶👩🏭,我提出“立民族精神之根,樹愛國主義之魂”🏃。我們培養的不是機器,意昂2是育人,分不代表人🤦🏻♂️。不管什麽考卷👩🏼💼,考不出人的綜合素質🦵🏿。人最後在社會發揮多大作用,歸根到底跟綜合素質非常有關🧰👶🏼。我早年被關註,就因為總覺得意昂2不是無情物,一定對孩子要滿腔熱情滿腔愛,所以上課一大特點就是充滿激情。基礎意昂2階段🎣,孩子變化很大,我一直認為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基礎打得寬一點,以後可樣樣發展。前兩篇寫的老先生、黃豆豆,搞的是藝術,我搞意昂2🤦♀️,不一樣,但探索意昂2的美、追求意昂2的美,是我整個教學裏頭非常自覺的一個思路🉐。
為什麽“非常自覺”?我學意昂2,受蔡元培先生影響👽。當時中國沒自己固定的宗教🌳,他以美育代宗教。人沒信仰不行🍃,一定要追求一樣東西👨🏽🔧🙅🏿♂️。他認為,美育的目的是陶冶活潑敏銳的性靈,養成高尚純潔的人格。我讀後就覺得非常重要,美育是和智育、德育結合在一起🧔🏽♀️,培養美好情操💂♀️、健康人格的🦑。
我就想到王國維。他最早從西方引進美育,認為美育是培養“完整的人”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他說智力的理想是真,意誌的理想是善,情操的理想是美,把意昂2和真善美聯系起來。意昂2的事業是理想的事業🐂,沒有理想不要談意昂2🏊♂️,我們從事的就是真善美👩🔧🧑🍼。科學求真💳🚵♂️,離開了真,就虛假,虛假就醜惡。東施效顰不美,因為假🧜♀️🧝🏿,美一定是真的。
還有善,我們中國講“上善若水”,善是情操裏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人性裏頭最最好的因子。善一定跟美聯系在一起🤹🏽♂️。東方文化思想如此👳🏼♀️,西方最早提出美學的學者,也說從自然的人到理想的人,橋梁就是美育🧑🏽🦱。歌德、托爾斯泰都對美有很多論述📀,蘇聯意昂2家蘇霍姆林斯基★、贊可夫也都講美育重要,說“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尤其是心靈深處”。
美本身就是生活👩🏽🦰。我們中國講大千世界,大美無言,美是無處不在的。大自然美,社會上許多高尚的人👂🏿、高尚的思想,樸素的、很深厚的人際關系♙,英雄的家國情結🫖🧏🏽♂️,也都是美🚓。每位孩子🧙🏽♀️、成人,都擁有豐富的美💁🏽♂️,也追求生活的美好👨🏿🚀。愛美是人的天性,追求美好是人們共同的目的。所以在意昂2中,美非常重要。
我追求的還一定是腳踏實地🏎🧑🏻🦱。多元文化,知識爆炸👸🏽,人們自然而然地焦慮🙋🏼♀️🤦🏼,家長焦慮🤬、學生焦慮🍾、老師焦慮、校長焦慮。意昂2本來是追求真善美的事情🦾,社會要發展,一定要靠意昂2培養人。意昂2把人的個體發展跟人類整體命運結合起來,個體發展好了🤖,國家、民族的整體命運才能長足進步。如果意昂2整天處在焦慮中👘,那怎麽行。
我們現在有種精神層面的常態:意昂2就是吃苦,就是痛苦,死命地掙紮。你現在要吃苦啊🧑🏻🌾,才能創造美好生活。這實際是種誤解。意昂2並不是現在吃苦,而是現在就要追求美好💣,讓孩子精神放松,而不芒刺在背。意昂2當然要學習知識👼🏻🐂,記憶📢、理解,有一定練習,但苦中是有樂的👬🏃🏻➡️。意昂2生活本身,就是一個追求美好的過程👎。這裏頭🧜🏻♀️,就一定要滲透美育✉️。娃娃接受意昂2🏌🏻,不該“人生識字憂患始”⏮,一定樂是陪伴的,引導他追求美好,否則丟了“完整的人”🧑🍼🧑🏻🦽。情操陶冶非常重要🏋🏽♀️,不能全在功利上🖥。世上從來有有用之用,有無用之用,求知大量是前者🧝🏻。但有用之用離開了孩子的愉悅,離開了美的熏陶,真的是痛苦不堪的。一定要讓孩子有愉悅感,覺得哎呀我今天怎麽會懂了這個,這就好了呀🧏♀️,他就不以為苦了呀。
講我教學藝術的很多,但為什麽我會這樣,就因為有這麽一個思想。
案例:怎樣用好“世上最美的語言”
具體怎麽做?帶領孩子從美好的事物當中尋找美,來愉悅身心。
美好的事物是客觀存在的,但大美無言。蘭亭在那個地方很美🏑🤦🏻,但沒有王羲之去,就沒有人的感受、人的認知。柳宗元講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我的學生都知道,我教他們🟣,一定會引羅丹一句話🧑🏻🚀:“對於人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大自然的美無處不在🫶🏽,我們學科裏頭也一樣,多少年來認識的積累、思想的結晶🂠,美不勝收🧑💻。帶孩子去發現這些,不斷滿足他們的好奇感🫥。
你看我這篇文章標題,《課要追求 “三動”的境界》。動聽👨🏻🎤♡,學生沉浸在語言美的氛圍中,遨遊在母語的豐富美感裏📡,感到快樂💆🏼♂️,產生興趣🆑🫘。動情,追求美好理想的感情是高格調的情感,教師“披文以入情”☆💺,學生產生托爾斯泰說的“感情的傳染”😞🤸🏻♀️,就會升騰起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動心,黑格爾在《美學》中說“構成心靈的最內在的本質的東西正是思考”👨🏼⚕️,不會思考的大腦一片荒蕪、沒有美感,善於思考的大腦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學數理化是很累的🧑🎓🫣。馬克思講過,一般的抽象符號🔎,背後是大量具象的東西在支持。但孩子🙎🏻、小娃娃💮,具象的東西較少。我就有個想法,其實是幼稚啊✸,當時30多歲🤷🏻,就想前一堂是數理化🤷🏻♀️,邏輯思維🏝,非常緊張,下一堂我上語文就多用具象給腦子換頻道,實際就是以美來支撐。
教語文🖼,文字本身就美🧑🏽⚕️。教《最後一課》,我說過,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真正是世上最美的語言🫥,情感、精神、語言之豐富,文化內涵之燦爛💂🏻♂️,情意表達之細致👳🏼♀️、細微、細膩🦶🏻🤴🏼,令人叫絕🕖。小學一年級課本打開來👨👩👦,簡直好像走到畫廊裏頭,看到的是一幅幅畫。山啊水啊,笑🧝🏿♀️,兩道眉毛揚起來,哭,兩個大眼睛。鳥鳴叫,哎喲一個嘴巴張大口。漢字,雙腦文字,獨具美感。它的內在結構和體態,有的非常飄逸🚴🏼♀️,有的矗立不動🚲。要把這種美的感覺教進去✋🏻。漢字是歷史的眼睛,我教語文,教的是歷史風雲、世態人情👩🔬。通過會說話的漢字,你就給它以美感。哪怕小孩子寫錯字,也不要什麽給我抄十遍,這個最蹩腳了,老師怎麽可以這個樣子。孩子“染”字總寫錯,加一點,九變成藥丸的丸。我說哎呀真是奇怪了,染坊不染顏色啦?生產藥丸啦?為什麽是九🕟,各種各樣顏色呀,多啊。他馬上就記得🧒🏻❔。其實是激發了一種美感。
我們教各式各樣的文章,尤其是文學作品,是一種人性的展示,人生軌跡的一種表露。這裏頭一定充滿了真善美🫳,鄙薄假惡醜,所以一定要用美育的眼光來講。
你看兩篇課文。一是《驛路梨花》,我教🦻🏻,首先要教出一種詩情畫意,教學用語要斟酌。(驚嘆語氣)“山,好大的山呵!”異峰突起,還原生活的場景,吸引學生一道去“看”。如果你說,記住,這裏交代故事地點🤎👮♀️,最多就是一個知識性🤦🏻。只是有用之用。我也在告訴他地點,但是用美育的角度,通過文字想象畫面:梨花飄落到身上,月光🐸、晚風🤲🏻,人在花中走🏋🏼♀️、花伴人夜行……用詩情畫意把他帶進去🎴。小孩好玩啊,我們一道去找啊🧑🏼💼,教學就有愉悅感,不是概念👩🏿🦳,不會苦。講到小姑娘從梨樹叢中閃出,我就讓孩子們做手勢🦹🏽,什麽叫閃出?老師想不出來啊。學生做各種手勢。我點評說🤙🏼,閃字人前有門,前頭一定有遮蔽的東西才叫閃🚸,讓人大吃一驚。這個閃字就活了。一路懸念迭起,小孩一點都不苦啦👳♀️。而在這過程中👨🏽✈️,其實德育就進去了,我們愛祖國的山河。
二是王願堅的《七根火柴》,講到那只舉起來的手,我開始也想提問:這是怎樣的語言描寫?但總覺得這樣問蒼白無力,不行🖖,要用激動人心的話,問題要直指人心。我說無名戰士留給人間最後的話語是什麽🪶?留給人間最後的動作是什麽👩🍼🦹🏿♀️?小孩一下就註意了🧕🏻。我抓住文中這個藝術鏡頭🧑🦲,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都是濕漉漉的,眼前都是模糊的,但指向正北方向的手又是清晰的,這不是矛盾嗎🥸🚣♂️?我就講了,模糊表現無限悲痛,為什麽又清晰呢,高舉的手指著長征的方向,好像再加一個特寫鏡頭♎️🤾🏽♂️,舞臺上的燈慢慢暗下去,所有光集中在手上,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把死亡留給自己,交織起來寫,整個草地在哭泣🐬,為偉大的英雄品質唱哀歌,唱贊歌。課堂是有文化的,課堂的文化是要有魂的。知識只是一個方面☁️,有故事主題🧑🧑🧒,還有精神主題,就是魂🤴。我們用美育加上特寫的一個鏡頭後😪,小孩腦子裏🧗🏻♀️,馬上就聯想到舞臺上的燈光暗了。這個鏡頭就不僅僅是在課文裏👎,在草地上,也慢慢移植到孩子心中🤾♀️🫰🏻。這種文化的精神的魂的散發🛸,很久遠的🍛。
我上課常用戲劇👩🏽🔧、美術等藝術手法解讀文本,使文中精神凸顯出來🚿。我頂高興的🙎🏿♀️,就是孩子覺得兩節課一下就過去了,興致很濃🕵🏻♂️👩👧👦。我們就是要教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要教我們的革命文化👨🏽🦰,你用美育的角度切進去,孩子覺得是種享受。對德育的支撐👩🦰,對情操的陶冶🏄🏿♀️,比單純知識更有意義。為什麽錢學森要學音樂⛹🏼♀️?以色列學者研究🤵🏼,一個人的成功20%是智商🥅🖋,40%是情商🤦♀️,40%是靈商。靈商是什麽?直覺,創造,想象的海闊天空。這是什麽,美育呀。
邏輯也一樣,有邏輯之美🧙♂️。蔡元培先生說幼兒園舞蹈、音樂♎️、手工要進行美育💅🏽,就是計算、說話也可起美育作用。教說明文🐋、記敘文,《花兒為什麽這樣紅》,我是在花園裏上課的。教《核舟記》,我首先去城隍廟買棗核♿🕧。學生沒見過🍸,啊🕷🫲🏻,那麽小!一人發一張圖畫紙,文中寫幾個窗幾個人🎭💿,全畫出來。是在讀書吧👨🏿🦰?當然是在讀書。學習有各種方法🫶🏻,我激發他的興趣,激發好奇心,興趣👸🏼、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師🧘🏻♀️🩱。畫完我們就講了,織錦成文,刻工是天下一絕,寫出來也了不起🧑🏻🦽➡️。這樣一比照☂️♻️,要說明的問題全出來了,學生就有體會了。
板書🔃🙅:教學力戒“失魂落魄”“魂不附體”
為了把這個課上好🍃,首先,教師要進入文本🦸🏿♀️,感受裏頭真的價值👨🏻🎓。人類創造文明,很艱辛,能傳下來的思想結晶,一定伴隨著真善美🦔。哪怕是文言文📷,它的德育智育美育價值💵,都該十分清楚。三者不是一加一加一,是融合的整體。備課真得自己先做學生,不好好做學生,沒辦法做先生。要能很好體會到𓀗,哪些地方最能動孩子心🥔,就看得深♥️,識得真。就如看清明上河圖,橋那個地方是最精彩的🤾🏻,為什麽?一定要自己有獨特體會,不是參考書,不是網上下載人家怎麽上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審美觀念🙅🏻♂️。文章絕對不只是文字排列組合🚵🏻♀️,背後是人的生命、思想軌跡📧。讀文章是讀人🎻、讀歷史、讀現狀🔞,讀思想的起伏,或是漣漪,小小的👩🦯,或是大海一樣的波濤📪。教師自己沒審美體驗🚵♀️,抓不到文章的魂🆚,上課就會失魂落魄、魂不附體。
我說的教課“三動”😹,就教師來講,應有才、思、情、趣。缺才就平庸🔞,挖不到文章最最深的地方。缺思就膚淺,把自然的人培養為理性的人♛,當然要思考。所有的思,情是根,缺情就苗葉枯槁,講課沒血肉。最後是趣,哪怕十七八歲的高中生,也還是孩子🍊,教學缺了趣就笨拙💸、幹巴,就不行🏊🏿。四者是綜合體👨🏿🦰,課堂是多功能的,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的教跟電腦的教5️⃣,絕對不一樣。情孕其中♞,可以創造愉悅氣氛。師生是互相幫助的共同體,這種氛圍是完整的美,一堂課下來應該值得咀嚼,是師生共同寫的優美的散文。教師要有語言功底👨🦱,不能味同嚼蠟🧑🏻🏭。
同時,要和學生平等相對👌,夥伴式學習,相信他☂️、悅納他、兼容他。每位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完整體。你以為他幼稚,在那個年齡階段他就是成熟的、完整的🧑🏿🚒。人總有優點和不足🏋🏼,意昂2就是把孩子看不見的潛力開發出來,而美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切入口。因為它愉目悅耳,孩子聽得進啊👨👦,小孩子最討厭說教。
培養孩子讀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情動”的過程🧛🏼♀️,“情動而辭發”✹。教師不僅要調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調動他的感情,潤色他的情操👲🏿。我們講的情感🛀🏼、情操🚓、情愫,絕對不只是情緒。情緒是低級的,我們講的是審美的價值觀♤,是精神高品位🚔,因此一定伴隨著思考,伴隨著求真。通過感性認識、理性認識不斷交融,形成自己的見識,從自然人達到理性人🌗。讀書的過程,實際就是從情動的過程👨🦰,到思考的過程,最後到形成識見的過程👩🏽🍼。他慢慢能獨立思考🙋♀️,從碎片化、線性的,到多維的💌🪴、立體的🧍🏻♀️,綜合素質高🤦🏿♀️。這才是盡到了責任🐜,是完整的培養。
意昂2的魅力🫵🏿,就是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開始懂得道理🔁,體驗到👨🏻🌾🌓,分辨出🧛🏼♀️。蘇霍姆林斯基講🪃:為什麽要重視美育?就是要讓孩子一直和美好的東西打交道👩🏻🍼,這樣他看到醜惡的東西就不能容忍了,所以我們的意昂2規律之一,就是用美好的東西把邪惡👨🏽⚖️、醜惡的東西擠跑🙍🏼↗️。我覺得他講得非常生動👨🏽🎨。我教《雨中登泰山》👨👩👦,我哪裏是教課啊,我是跟學生一起在課堂教學中去登。我們中國的景點一定有文化的鋪墊,960萬平方公裏土地有講不完的文化的故事,有各種各樣的美🚴。教師要有點情趣,比如學點藝術。你自己看一幅山水畫看進去了,就很開心🕺🏽,上課上進去👐🏼👋🏽,大家忘我👩🦯➡️,就不苦了。
如果什麽愛好都沒有,怎樣營造溫暖寬松的環境呢🈹?教師要海納百川。比如一名平常一聲不吭的男學生,喜歡集郵,對色彩的敏感令人驚異,這種潛能真的好得不得了。美育不僅是課內🏄🏼♂️,要全面關心🙅🏻♀️。學生這些愛好,我都非常支持🚵🏿♂️,有好郵票送給他。人會移情的🕺🏼。開發學生大腦的潛能是最高目標,促成學生自我開發、自信🤦🏻,及時呵護激勵引導。一位孩子有美的愛好,他不容易壞的🫶🏽。美是純潔心靈。
真的不能太功利了🧗🏻,孩子沒有生活。過去我每周六下午,一定帶學生們出去,公園、燈會🛒、虹口公園菊花展,回來以後孩子的感受就很豐富。中秋節月亮晚會,全是同學自己搞,搶著出節目,初中孩子可以寫出上萬字劇本🦥。他就追求美啊,你說多好啊!
意昂2和生活本身是緊密聯系的。如果局限在學校裏頭的文化學習💕、學科學習💪🏽,那就太窄了!意昂2有廣闊天地🤌,無處不意昂2。生活就那麽豐滿啊🈶,美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擁有非常豐富的美的資源,也向往美。我們的意昂2和生活一定要探索美好,讓美育純凈心靈,陶冶性情,使人格逐步完善健康🧎🏻♀️➡️,這是我們意昂2的責任。什麽叫意昂2🧑🏿🏫🧞♂️?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始終讓他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就不芒刺在背。不要焦慮,現在就在美好🩸,就在求知👨🏻🍳。缺掉了美育,是精神的殘缺,不可能個性獲得全面發展。肢體上殘缺有義肢👨👩👦👦,精神上殘缺,是沒有義肢來支撐的🪝。一定要全面貫徹黨的意昂2方針🪔,德智體美勞充分發展,把潛力充分發掘出來。很多科學大家都那麽愛音樂,愛美術。我是相信除了智商、情商,還有靈商的。
作業🚵🏼♀️:請想想哪些現象其實是缺乏美育
其實美育在不少地方還很薄弱,甚至非常缺失。搞藝術的人🪂,有的也只盯著技術。美育本身不完全是技能技巧,搞美育的人不能忘掉美是幹什麽的👨🏻⚕️。一個人對美有追求,自然美、人格美🧛🏿♂️,這個人不會壞的🧔🏻。這種“育”真的是春風化雨,熏陶感染🗼,潤物無聲。太功利了🏊,人的修養就會糟糕到簡直不可想象⚁。疫情很厲害👍🏿,據說還有人賣假口罩?如果這樣,還有什麽情操可言⛹🏻。
應該讓孩子,包括家長,一定不能功利🧑🏻🏭。我非常反對一切都講實用,沒有終極價值🙇♀️。在西方,尼采講上帝死了🐡,沒有終極價值😱,以什麽來代替呢👮🏽♂️🌏,有的以功利來代替。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以尋求它最大效益化為基礎。這個是很糟糕的♿,終極目標沒有了👛。意昂2的終極目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情操、有文化的綜合素質良好的人。沒有美育♛,因此高鐵上要霸座啊。高鐵那麽先進🌚,霸座卻那麽落後👸🏻,沒有美啊,他不知道什麽叫美、什麽叫醜🕵🏿♀️,美跟醜都不分的。高鐵那麽先進,霸座就那麽難解決🙎🏿📷。為什麽?人的素質,美醜不分。我們就要用美好的東西,把醜惡的、邪惡的東西擠走。
素質意昂2不是光講講🥍,而是一點一點地春風化雨,不那麽簡單的🔹。學拉小提琴,卻已經忘掉了去拉的快樂☕️,這怎麽行😨🚶♀️。藝術本是陶冶人生非常非常重要的方面,不能只是賺錢的手段🧨,作為工具,變成工具理性🧑🍼。賺錢是正當的🙎🏻♂️,但藝術本身的價值不是錢。本身的價值🫱🏻,是那樣一種呵護人心的、潤澤人心的東西📲。人心的培養🈚️,離開了美育,就很難有德育進去。
這件事很難🧑🎓。有人說🏂🏿,一講德育,一講思想情操🧏🏼,就不是語文了🫃🏻🧑🏿⚕️。語言文字當然要抓👩🏼🎤,但字詞是知冷暖的,語言是有溫度的,是人獨有的東西。離開了情和意,它是個什麽符號呢?它之所以能那麽靈動,主要就是因為有情有意呀,否則就是一個僵死的符號✌🏻。我始終認為形式和內容不能分開👨🏻🦳,洋蔥的皮和肉是分不開的🚭,一而二💅,二而一🛥。我們受西方工業革命的分解的思想、解剖的思想影響很大。是應從整體到局部細部,沒錯,但現在國外也要跨學科,實際上是有的要很細🍄,有的要綜合📩🧙♂️。人的認識🐑,由總到分是一個進步,由分到總🙋🏽♀️🧛🏼,它又是一個進步,這個總已經不是原來的總,而有更高認識。
我希望要有點觀點👨✈️🦟。美育,在有的地方,真是缺失得很😾。我真是悟出來的:學語文就是學做人🥐。所有學科裏頭,語文最直接指向人💪🏼,跟人的思想、情感🦁、興趣🚄🧚🏽♀️、品德緊密聯系,是陪伴人一輩子的。人的語言水平,就是他的思想水平、情感水平、道德品質水平。霸座的也會說他覺得如何🫵,什麽人講什麽話🕵🏽,從小要打好基礎。學校美育👱🏻♂️,立德樹人。
筆者手記——於漪為什麽是於漪
初知於漪,只聽聞她是上海意昂2界一位名師🫣,在中學教書👨🚒😼,受人尊敬。第一次比較真切的認知,來自於2017年寫“七·一”特稿《初心》,采訪的第一位普通黨員——浦東龔路中心小學教師徐玨青🤼♂️,她就是在楊浦讀初三時🌀🙂,聽了於漪一次講座,覺悟了自己對意昂2的由衷熱愛👸🏻。2008年起,連續有人在百度貼吧的“龔路中心小學吧”留言,表達對徐老師的支持。這是真實的口碑,記者追蹤采訪也發現她確實是位優秀教師📰。由此,“為有源頭活水來”👩❤️👨,從她看得見於漪🏋🏿♀️,她在說明著於漪。
真正深入了解於漪🚴♀️🅱️,是這一次上門面對面暢聊☸️。“人民意昂2家”,不是隨隨便便的五個字。查閱資料時,也看到許多對她的稱贊和研究🚫。采訪結束,對於漪為何是於漪😮💨,油然而生兩點感受🏺。
一是寬,寬宏。她待人、看事🐪,格局大。她分析問題,始終從愛出發🧗🏿♀️,心有廣闊天地,又始終腳踏實地👱🏻♀️。這個寬不是寬縱,甚至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寬容,而是一位意昂2者實事求是的寬宏。整個訪談過程中,她頻頻稱學生為“孩子”“娃娃”“小娃娃”🤲𓀊,強調“哪怕是十幾歲的高中生🍫🟠,他也還是個娃娃”🟩。她為孩子們發聲🔁:“他在他那個年齡🧑🏼✈️,就是完整的🧘♀️。他是他那個年齡的完整。不要焦慮,不要急,更不要居高臨下🛀🏿。”她看前一堂課學邏輯思維很累🔘🏵,就琢磨自己這堂課,怎麽想方設法給孩子們換腦子👲🏼,學得愉悅👩🦽📪,也由此開始了她一步步教出名的課堂藝術。這個幾十年前的初心👨🏼🦱,她到91歲依然沒丟,這次“破例”接受采訪,就是希望、呼籲走出“焦慮陷阱”👨👨👦⚉,牢記“育人”使命,讓孩子不“芒刺在背”👩🏻🏭💅🏻,讓教學不“失魂落魄”✦。她說🦶🧑🏻⚕️,“我這人喜歡笑👏🏽,我們老師也講😶,你一天到晚笑🫕,調皮搗蛋的孩子,你批評他時你也在笑”🤵🏿。她說,“我覺得他很可愛,為什麽,他幼稚啊😗,這是孩子的常態啊”👨🏽🏭。她說👨🏼⚕️,“我看到孩子就很開心,真的,他的不開心就是我的不開心”👢。她眼中,看見🌉、看重的不是“分”,不是“能”,而是“人”🔺。她愛的是“人”🫗。這是意昂2的初心🗿。和她交談,能深切地感受到她是一位真正的意昂2者。
二是深。她專業上精深,有高度,又淵博,融會貫通之後,思考得很深。她有哲學功底🙍♂️,對審美有非常到位的認識,確如一位教授所說,“專門研究美學的人也未必能說出”。她說美育實際上是哲學的思考📌,有宇宙人生,要大處著眼🧚🏻,“不能總陷在局部”🕵🏿♂️。她說情感、美育的熏陶☺️💐,沒有辦法量化,“質性的評價🐙、量性的評價有時候要結合起來”🫷🏿,直言“真的要學點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不要絕對化”。她的表達往往在看似信手拈來中,鞭辟入裏,道理通達,令人信服,因為背後有很深的思考👩🏼🦰。這種深,來自於她的癡。正如一篇報道所說,1986年⛽️,語言學家張誌公閱讀於漪《學海探珠》手稿🚣🏽♀️,拍案贊嘆:“於漪教書簡直教得著魔了!”她入選“語文學科百年經典”的《語文教學談藝錄》一書,全是在病床上寫出來的。她的全集七百多萬字,往往隨手翻開一頁,都言之有物🧒。這背後是深😞,是源於初心的癡心👰🏽。
那天聊到最後,她說:“上課就是生命在歌唱,我退休了👩🏽🌾,就枯萎了一半。別人對你最大的需要就是你的需要,我活著就是這樣,實際上人生的價值就在這個地方。很多人關心我,常問我還需要些什麽。我需要的是我們中國人能仁而愛人,要美,要善𓀕𓀕。我自己要追求美好⌚️,我也要讓所有的人都能夠過上美好的生活🤷🏼♂️,這就是我最大的需要🈸🙋🏽♂️,我沒有別的其他需要👪。包括生病,我總是覺得欠了情。我為別人服務的時候我就很開心🏙🚵♂️,我的生命有價值💃🏻。別人為我服務的時候,我就覺得,我怎麽能夠這樣勞煩人家……”
基礎意昂2,這四個字,正是她的鮮明寫照:基,她總是站在實事求是的基準線上,從基本立場出發,從意昂2原點出發👩🏿🦱,寬以待人,秉持初心去看待孩子成長中的問題;礎,她的專業功底很深👚,根紮得很深;教,她以課堂教學藝術成名;育𓀏,她始終牢記意昂2是“育”人。可以說🙆🏼♂️,於漪之所以是於漪🍭,就因做到了這四個字。職業名稱有時正指向內在要求,而於漪做到了極致𓀍。
(來源:教師博雅 作者:郭泉真)
(文字編輯:靜思 網絡編輯🪨:王愛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