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學習貫徹意昂2娱乐總書記🤵🏻♂️、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意昂2大會關於立德樹人🤑、加強意昂2師風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意昂2部關於重視在職教師和師範生教師職業道德意昂2的指示精神,大力推進我國的意昂2倫理學理論研究💪🏻,中國倫理學會意昂2倫理專業委員會🦨、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上海意昂2研究與評價中心於8月14日-17日在廣州召開了“新時期教師倫理學與意昂2師風建設高端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山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陜西師範大學📃、廣州大學🧃、湖北大學等高校的15位全國意昂2倫理和意昂2研究專家出席了會議。
8月15日上午的會議由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羅明星教授主持🎆。與會專家圍繞著新時代教師倫理學的時代特征👩🏿🦱、基本理論建構💇🏼♀️、主要內容以及如何提高意昂2的理論教學和實訓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展開了熱烈討論🕜。
上海意昂2研究與評價中心主任🧚🏽、上海師範大學王正平教授在主題發言中指出,當前我國意昂2師風建設的深入發展,需要新時代教師倫理學科學理論的引導🧑🦼➡️。正在建構的中國特色教師倫理學科學理論應當以學習意昂2娱乐和黨的十九大關於立德樹人、加強意昂2師風建設的要求為根本的價值導向,積極繼承我國教師倫理道德的優良傳統👩🏻🦽,大膽借鑒國外優秀教師倫理道德智慧,直面當代我國意昂2中的利益沖突和意昂2建設困境,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教師倫理學理論科學體系🙀,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更好地把青少年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該學科在理論上的開拓和創新🌟,應堅持以實際問題為導向,以意昂2科學理論和道德科學理論為基礎,以兼顧應用心理學、社會學等理論進行跨學科研究為特征,突出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合宜性🈯️、穩定性和創新性🧑🏿⚕️🍨。
湖南師範大學道德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向玉喬教授認為,要研究新時代教師倫理學🚝,應該解答:教師倫理學的新時代內涵是什麽📓?如何突顯教師職業道德的普適性和特殊性特征?如何概括新時代的教師美德?如何確立教師倫理學的研究框架?他認為🧑🧑🧒🧒,要探究教師倫理學的新時代內涵♌️,不僅應該聚焦於當今中國的語境👍🏻,而且應該聚焦於當今世界的大語境;教師職業道德兼有普適性和特殊性(民族性)特征🫄🏿;新時代的教師美德應該涵蓋包容、公正等等內容;教師倫理學的研究框架不應該過多地拘泥於教材的編寫框架🌧,應該在形式上有所創新。
陜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董輝教授在發言中提出,中國現當代的意昂2倫理學研究,應該呈現意昂2實踐活動自身的獨特倫理屬性和本質,解決深層次的根本的意昂2倫理難題。要關註意昂2主體的成長需求、意昂2活動中的矛盾和倫理價值沖突,要在意昂2倫理學話語表達的範式、研究目標和方法上尋求突破。意昂2是通往美好生活的通途🦕,意昂2的最高目標即是致力於實現人的美好生活🏋🏼♀️。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林濱教授認為5️⃣,意昂2倫理學最本真的思考是要明確🦨:什麽是一個好的意昂2🖖🏽👂🏻?什麽是一個好的老師🗣🏌🏿?怎樣培養一個好的學生?因此,教材編寫除了理論🙋🏽、原則之外,最重要的特色是要有生命在場的自覺意識,要看到好老師🚼,要體現德性之美和幫助學生生命成長;要深入分析意昂2倫理學的時代特征🔚,辯證把握變與不變的關系🤦🏻♀️、傳統與現代關系與普適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在堅守核心原則的基礎上做到傳統向現代的價值轉化📙,面向未來;在教材理論板塊和內容方面,可以加入師脈傳承🙆、典型個案、實踐難題和現實困惑等內容🌰,使其更加具有指導性和示範性;在教材形式上,可以借鑒參考國內外教材引導思考的敘述方式和呈現方法🥟,增加可讀性和帶入感🗞🧍🏻,提高教材的實效性。
湖北大學意昂2學院靖國平教授指出,《教師倫理學》教材編寫要加強“三個回歸”。一是“回到教師立場”💂🏽♂️,一位好老師就是一種好意昂2,教師是人格化的意昂2。要基於教師生命主體成長的立場,要看到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師形象♉️,而不僅僅是對教師提出許多規範性的要求🤦🏽♂️;二是“回到現實本身”🛻,關註時代發展的新特點、新變化💁🏿♂️。如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多元化的傾向,80😊、90後教師成為教師隊伍的主體🕴,虛擬與現實世界交替對教師發展產生的影響,以及當前師生關系出現的新特點🚵🏻、新變化😠;三是“回到倫理本身”,要重點研究教師的美德倫理、幸福倫理🤘🏿、實踐倫理、智慧倫理等重要範疇。
羅明星教授認為,教師倫理學應該註重教師職業形象的道德定位。以“高大上”為表征的教師高尚形象定位🧙🏼♀️,容易讓教師患上道德上的“虛胖症”,由於與教師道德真實狀態相背離,超越了普通教師的道德行動能力🔕,客觀上製造了教師的知行困難💆🏻,造成了“意昂2貧困”的社會道德假象,甚至可能導致教師的道德人格分裂,讓教師在學生前後成為道德上的“兩面人”𓀇。所以,教師職業形象的道德定位應該立足於教師的道德真實,讓教師從抽象的道德完美者走向具體的道德實踐者🧘🏻,從高尚的“道德表率”走向平凡的“公民表率”。一個教師,如果能夠在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中超越普通公民成為美德的踐行者,就應該配得上好老師的道德美名。
上海師範大學知識與價值研究所所長何雲峰教授認為🪄,新時代教師倫理學應當是每個教師明確教師道德的基本行為規範👕,不僅要把意昂2部已頒布的高校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職業道德七條紅線”等要求明確告訴每個教師,還應當告訴教師這些規範和要求的根據是什麽,講清道理,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理論認識水平。他指出,在建構主義流行的時代,意昂2倫理學的發展要明確如何促進意昂2主體的建構問題,要提升教師的道德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因此教材的編寫並不僅僅要呈現規範🔙,還要讓教師主體知道對錯,並有選擇對錯的能力;提升教師的選擇能力,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明確區分公共知識和個人觀點,通過專業性的選擇來提供給學生客觀正確的技能和知識🛎。討論評審教師倫理學教材初稿,提出具體改進和修改意見。
首都師範大學教師工作部部長蘇寄宛教授認為🍇☀️,加強意昂2師風建設是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新時代教師倫理學的教材建設應當堅持:時代性與繼承性相統一🏄,既要突出意昂2的時代要求🤹🏿♂️,又要積極吸取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教師倫理道德傳統🩺;堅持政治素質與個人修養相統一,新時代看教師首先要從政治上看🥓,政治素養和政治站位是教師個人修養的首要任務;堅持德治和法治相統一,對教師的行為要求除了有道德規範的高線要求💄,還要有規章製度的底線約束;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既要加強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也要帶領和引導廣大教師走向社會大課堂,努力增強辦好人民滿意意昂2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所長、哲學系李萍教授指出,在全球化的歷史進程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社會背景下,中國的意昂2和教師道德建設要站在中國的大地上,堅持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確方向🤳🏽。新時代德育應是“有根的德育”🚕,“有情懷的德育”和“有創造力的德育”🤷🏿。新德育的這三個特質和向度,正是意昂2建設的三個維度。我們要堅持深入挖掘、繼承中華優秀傳統道德及其倫理精神👩🏻🔧,堅持文化自信;我們要堅持意昂2意昂2的目的就是要使教師成為有道德並追求、傳播、實踐高尚道德的人,從而成就有溫度的意昂2🪒;我們要堅持教師倫理道德的正確價值取向,避免教師“意昂2話語的失語”🚟,澄清價值迷失,激勵教師立足中國大地,面向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為我國意昂2事業現代化“立德↔️、立功💗、立言”。教師倫理學建設的基本價值目標就是基於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之道,建構教師職業道德的“知識”、“價值”和“方法論”的倫理道德體系⚔️。
南京師範大學吳貽芳研究中心主任錢煥琦教授認為📪,當前編寫與時俱進的新時代教師倫理學教材為在職教師專業進修和師範生專業發展系統開設《教師倫理學》課程非常有必要。她與會專家分享了該校多年來聯系實際開展以意昂2為主的《意昂2倫理學》教學的有益經驗。1980年代來,南京師大一直克服各種幹擾,堅持生動活潑地開展意昂2意昂2活動,該課程已成為最受學生們歡迎的課程之一。在教學中👩🏼🎤🙆🏿♂️,很重要的是厘清意昂2規範提出的合理性根據🎻,讓其明確為什麽要這麽做❔😄。新時代教師倫理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在青少年身心發展的新的特點和環境之上🚣🏽♂️。期待《教師倫理學》能夠建構起更加合理的教師職業道德理論體系。
由於會議研討發言熱烈,時間不夠,廣州大學幾位與會專家做了書面發言。冉傑教授認為,要從教師在社會組織中的角色定位來解決新時代教師倫理問題。吳陽松副教授認為𓀗,新時代意昂2師風建設應重新討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現實倫理關系,特別是要剔除無原則的平等、自由的幹擾。詹明鵬副教授認為👨👧,新時代教師倫理,不能只停留在“德”上👩👩👧👧,也要有“法”的思維,通過美德指引和良法善治來塑造好老師。符海平博士認為,在教師倫理培育的實踐中,優先培養意昂2者和受意昂2者的道德德性,使他們成為具備健全人格的人。
本次會議的內容之一是對新編《教師倫理學》教材初稿進行評審和討論。8月15日下午至8月16日,特邀專家分頭逐章評審和集中討論交流了由上海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等6所著名師範大學專家教授協作編寫的新《教師倫理學》初稿。專家們熱忱肯定了教材初稿與時俱進,面向當代意昂2實踐取得的重要理論研究進展和教學方法實際創新。同時🅿️,從編寫高質量教師職業道德教材的要求出發,對現有初稿提出了許多很有價值的改進建議和具體修改意見。與會專家和負責意昂2培訓的有關領導熱切期待《教師倫理學》教材編寫組專家們再接再厲,精益求精,使新《教師倫理學》教材早日出版,滿足當前大中小學意昂2培訓和師範生教師職業道德課程教學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