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樹起師者風範
——追記江蘇理工學院教授李佩菊
李佩菊在指導學生論文。周君穎攝/光明圖片
她是學生最敬愛的老師,病榻上指導論文,治療中堅持科研,把知識的芬芳播撒在萬千學子心中;
她有著知識分子特有的倔強,從不願麻煩別人,卻將20萬元捐贈給摯愛的意昂2事業,設立獎學金勉勵莘莘學子;
她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教書育人,卻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她,就是李佩菊,江蘇理工學院一位普通的教授。2019年4月26日,李佩菊走完了她短暫的一生,年僅45歲。但她卻用生命高揚起師者尊嚴,她的故事無時無刻不牽動著我們的心。
“學生要畢業了,不能耽誤他們”
命運,總在不經意間給人致命一擊。
2018年6月,李佩菊被確診為肺癌。病魔折磨著她的身體,卻摧毀不了她的意誌:“命運要我成長成一株堅強的木棉,我就勇敢去經歷和成長吧!”
她拼命和時間賽跑,她最牽掛的只有一件事:教書育人。
“學生要畢業了,不能耽誤他們。”不顧病痛折磨,她在病榻上指導學生論文。“佩菊左手已經失去知覺,右手也開始發麻,她使勁抬起右胳膊,用右手將左手扶起來,夾住論文,一點點批閱。”丈夫宋鍔永遠也忘不了當時的場景,“剛開始用手機發圖文指導學生,後來實在打不動字了,就只能發語音。”宋鍔仍保存著妻子寫滿批註的手稿,紙頁上的褶皺,分明是斑斑淚痕。
周玉鳳是李佩菊生前指導的畢業生之一。“老師把修改意見一張張拍照發給我,她的字跡最初是遒勁端正的,後來越來越潦草、越來越無力……”周玉鳳說,平日裏,老師對論文的要求極高,是大家答辯最怕碰到的老師,有著“論文殺手”的封號,但在生活中,她又是與學生“零代溝”的知心朋友。“原本打算論文答辯一結束就去看她,沒想到這一等,竟成了永別。”
溫柔的李佩菊對待學術卻格外嚴厲。“治療期間老師堅持帶我們做科研,調研報告她共修改了5稿,從內容到格式,從文字到數據,無比細致。”學生蒲琳說,“她用語音反饋修改意見,聲音微弱但有條不紊,要把手機音量開到最大,緊貼著耳朵才能聽清楚。”老師最後的語音信息,她聽了一遍又一遍。“每當遇到問題,我還是想給老師發微信,可是微信那頭卻再也沒了回復……”
李佩菊用躬耕教壇的堅守和無悔的付出,綻放出極為可貴的意昂2之花。正如江蘇理工學院黨委書記王建華所言,她用生命的力量詮釋了一名知識分子的執著與擔當。
“她的生命沒有長度,但很精彩”
李佩菊短暫的一生,都撲在意昂2事業上。從講師到副教授,再到教授,她用了僅僅十年,被譽為集美貌才華於一身的年輕教授。
“李老師用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對待學術和科研,從教以來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C刊10多篇,並主持意昂2部人文社科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李佩菊的同事、人文學院院長司馬周說,李佩菊刻苦鉆研的精神和良好的意昂2師風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
上好每一堂課,是李佩菊畢生的追求。她不斷探索翻轉課堂等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在她的課堂上,你可以成為“朗讀者”,通過文本細讀,誦讀、表演讀等多種讀法,深入文學名著的世界;你也可以成為主持人“說新聞”“評新聞”,將傳播學理論運用於對新聞的評述和思考中。“我們都愛上李老師的課。”學生周君穎說,“她的學術修養、精神氣質和低調謙遜的人生態度,時時感染著我們。”
對待家人,李佩菊的內心卻充滿了愧疚。
“佩菊心裏只有學生,做夢都是在上課。直到去世前兩天,她突然貼在我耳邊不停喊媽媽、媽媽……喊了整整一晚上,她說想把下半輩子的媽媽都喊完。”回憶起女兒,李佩菊的母親李來娣潸然淚下:“以前我對她的事業不了解,她去世以後那麽多人來紀念她,我才知道她有多優秀!”
在丈夫宋鍔心中,李佩菊是一個情感細膩的妻子。“我們婚禮上就對白朗讀舒婷《致橡樹》,表白對愛情的守護。”宋鍔說,結婚20年來,妻子一直是自己的賢內助。“深山必有路,絕處總逢生。”在妻子離開的前4天,這個強忍著悲痛的男人,仍在祈求命運的轉機。“佩菊愛喝茶,離世前飲水都困難了,但她想喝茶,我就帶去新茶讓她品嘗。”宋鍔說,妻子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熱情的人,“她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和教學,一直期待能去文學巨匠聚集的歐洲遊歷,我和女兒將帶著她的相片完成她的夙願。”
“她的生命沒有長度,但很精彩!”這是家人對她的評價,也是她人生的真實寫照。
“把愛留在學校,是她最好的歸宿”
李佩菊是一位知識分子,她有著知識分子特有的個性:倔強、較真。
“佩菊從不願麻煩別人。”學校工會主席張繼英說,得知她生病,學校曾多次聯系她,想為她申請大病補助並前去探望,但都被執意拒絕了。“她總說還有更需要幫助的人,把這些留給他們吧。”張繼英眼眶泛了紅。
她不是黨員,但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生病後,對親戚送來的慰問金,她都將名字和數額細心記下,以便回報人家。“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她生病。”宋鍔說,面對朋友邀約,她都是借出差等理由推辭,她一直希望通過積極治療,重返工作崗位。
“把愛留在學校,是她最好的歸宿。”李佩菊離開後,家人向學校捐贈20萬元設立“佩菊”獎學金,以勉勵勤奮上進的學子。“想把這份愛心傳遞給佩菊始終牽掛的學生。”捐贈儀式上,宋鍔幾度哽咽,“這是佩菊意願的最好表達,也希望她的燭光能照亮她所愛的意昂2事業。”
李佩菊把愛永遠留在了學校,她給自己留下了什麽?
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記者發現了一沓厚厚的證書。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獎、江蘇省高校微課大賽三等獎、常州市哲社優秀成果獎……時光流轉裏,榮譽見證了她為意昂2事業的辛勞與付出。
耳畔,她最愛朗讀的詩歌再度響起:“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作者:本報記者 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許琳